メインコンテンツまでスキップ

坪(つぼ)作为面积单位的由来

· 約5分
wen

【日语】 坪(つぼ)作为面积单位的由来

坪(つぼ)作为面积单位的由来可追溯至中国古代,并在日本历史中经过多次演变与标准化。以下是其起源和发展的关键点:

1. 中国起源:从「步」到「坪」

  • 「步」的双重含义
    中国周代时期,「步」既是长度单位(成年男子两个步幅的距离),也是面积单位(边长一步的正方形面积)。这一概念奠定了面积测量的基础。
  • 单位演变
    随着时间推移,「步」的面积定义逐渐标准化为边长 6 尺的正方形,成为古代土地丈量的重要单位。

2. 日本的引入与发展

  • 奈良时代与《养老律令》
    日本在 757 年制定的《养老律令》中,首次将土地面积单位「步」用于税收计算,规定「1 段=30 步 ×12 步=360 步」。此时「步」的发音为「ひとつほ(hitotsuho)」,被认为是「坪(つぼ)」的语源演变。
  • 江户时代的榻榻米关联
    江户时期,1 坪被定义为2 块标准榻榻米(畳)的面积,而 2 块榻榻米拼合后形成的正方形边长为 6 日尺(约 1.818 米),进一步强化了坪的实用性。
  • 明治时期的标准化
    明治政府统一度量衡,规定 1 日尺=10/33 米,因此 1 坪=6 日尺 ×6 日尺=400/121 平方米 ≈3.305 平方米,此标准沿用至今。

3. 与农业和税收的关联

  • 太閤検地的影响
    丰臣政权时期的土地丈量改革(太閤検地)中,1 坪被定义为可生产 3 合米(约 450 克)的稻田面积。这一标准将土地面积与粮食产量直接挂钩,强化了坪在农业社会中的功能性。
  • 单位层级体系
    日本尺贯法中,坪与其他单位形成层级关系(如 1 町=10 反 ≈1 公顷),便于土地管理与税收计算。

4. 现代沿用与文化意义

  • 日本的传统延续
    尽管 1966 年日本全面推行公制,但坪仍在建筑和不动产领域广泛使用,尤其在木结构房屋中,因与榻榻米尺寸直接关联,保留了文化惯性。
  • 台湾与韩国的传播
    日本殖民时期(1895 年台湾、1910 年朝鲜半岛)引入坪单位,至今两地民间仍普遍使用,尽管官方已改用公制。

总结

坪的起源根植于中国古代的「步」,经日本奈良时代的法律化、江户时代的实用化,最终在明治时期完成标准化。其发展历程不仅反映了度量衡的演变,更与农业社会需求、殖民历史及文化认同紧密关联。尽管公制普及,坪作为传统单位仍在特定领域保留生命力,成为东亚地区独特的度量文化符号。

Loading Comments...